应激障碍是什么病

2025-04-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应激障碍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由严重的压力性事件或创伤引发,表现为持续性的精神痛苦和功能受损,常见类型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1.应激障碍的类型:

急性应激障碍通常在经历创伤事件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作,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在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才出现,且症状持续时间更长,往往超过一个月。

2.症状特点:

闯入性症状:患者会反复想起创伤事件,出现梦魇或闪回现象,仿佛重新经历了当时的情境。

回避行为:有意回避与创伤相关的人、事、地或物,同时可能对外界失去兴趣,显得冷漠。

认知与情绪变化:体验到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恐惧、愤怒、内疚或羞耻,同时伴随记忆力减退或无法正确评估事件。

警觉性增高:容易被惊吓、难以集中注意力、情绪易怒或睡眠困难。

3.发病因素:

严重创伤性事件是关键诱因,例如自然灾害、战争、重大医疗事故、暴力事件等。

个体易感性也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既往心理疾病史、家庭支持不足以及遗传因素。

4.疾病影响:

除心理健康受损之外,可能导致社会功能下降,如工作效率降低、人际关系紧张等。

未经治疗的长期应激障碍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焦虑症及药物滥用的风险。

应激障碍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干预和支持性疗法得到改善。早期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应充分重视心理健康并及时就医。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