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钟紊乱:人体的生物钟由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调节,正常情况下会根据昼夜变化分泌褪黑激素以促进入睡。如果长期熬夜、频繁倒班或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会导致生物钟紊乱,褪黑激素分泌减少,使人出现难以入睡或精神兴奋的情况。
2.睡前过度刺激:在临睡前从事剧烈运动、观看令人兴奋的影视剧或玩游戏等活动,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直接影响进入深度睡眠的能力。
3.情绪和心理压力:过大的工作压力、焦虑情绪或对某件事情的过度思考会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种状况使得入睡变得困难,同时也会降低睡眠质量,引起持续的疲劳感。
4.饮食因素: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茶、能量饮料)或者高糖、高脂肪食物,可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延迟困意的产生。睡前饱餐也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干扰大脑释放“入睡信号”。
5.光线暴露:接触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并推迟睡眠时间,这是由于手机、电脑屏幕等设备发出的短波长光线直接影响大脑对光线的感知。
6.不规律的作息:周末晚睡晚起或偶尔通宵休息都会打乱生物钟的节奏,使得晚上入睡时身体仍保持白天的清醒状态。
7.药物或疾病因素:一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激素类药物等)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精神障碍等疾病也会导致类似症状。
为避免晚上睡觉时精神兴奋,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晚使用电子产品或摄入刺激性饮品,如有持续性问题需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