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散瞳药物作用:常用的散瞳药物如阿托品、托比卡胺等,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使瞳孔扩张和睫状肌松弛。这种松弛会暂时消除眼睛的调节能力,即看近物时不能有效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2.真实屈光状态暴露:在正常未散瞳情况下,眼睛会进行主动调节以清晰地看近处物体,这可能掩盖了部分的远视。当散瞳后,调节麻痹,无法继续掩盖远视成分,从而呈现出眼睛的真实屈光状态。特别是在儿童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调节能力。
3.诊断准确性提高:眼科医生常使用散瞳验光来测量屈光不正的程度,尤其是为了正确诊断儿童远视及配镜。在这种状态下获得的数据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是否需要矫正以及矫正的度数。
散瞳后的远视储备通常不是一种永久的状态,而是因为散瞳药物的作用使眼睛的自然调节无法进行。此过程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眼睛的屈光需求,以便制定更精准的矫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