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种类及发病率:
神经鞘瘤:主要由施旺细胞构成,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占所有周围神经肿瘤的约50%。
神经纤维瘤:由神经鞘、神经束和胶质成分共同构成,约占30%的比例。
2.临床表现:
无症状期: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尤其是肿瘤较小时。
局部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可出现局部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
压迫症状:若肿瘤压迫到邻近结构,如血管或其他神经,会引发相应的功能障碍。
3.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如MRI和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超声波检查:用于浅表位置的肿瘤检查,有助于初步评估。
病理活检: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以确诊肿瘤的性质。
4.治疗方式:
外科手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切除肿瘤来缓解症状和降低恶变风险。
放射治疗:对于无法完全切除或恶性变的肿瘤,放疗可能是一个选择。
化学治疗:主要针对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特别是神经纤维肉瘤。
5.预后及并发症:
良性肿瘤:多数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低。
恶性变:出现恶性变时,预后较差,需要综合治疗。
定期检查和早期发现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非常关键。持续监测和随访,可以有效预防并及时处理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