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结构组成:管状绒毛状腺瘤由约25%至75%的管状成分和25%至75%的绒毛状成分组成。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其独特的混合组织结构。
2.风险因素:由于含有绒毛状成分,管状绒毛状腺瘤比纯粹的管状腺瘤更容易恶变,癌变率约为15%到25%。
3.临床表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在部分病例中可出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非特异性症状。常规筛查如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这种息肉。
4.治疗方式:一旦确诊,通常建议进行内镜下切除。如果病灶较大或存在其他复杂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随访管理:由于其癌变潜能,术后需要定期随访,一般建议每3到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以监控复发或新生息肉的情况。
及早发现和处理管状绒毛状腺瘤可以有效降低癌变风险,定期体检和遵医嘱随访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