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器官不可避免地老化,脑组织也会逐渐减少。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0-2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一比例可能升高至30-50%。
2.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脑萎缩的重要因素。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体积每年约减少0.5-1%,而健康老年人的大脑体积减少速度则较慢。
3.慢性酒精中毒者:长期过量饮酒会损伤脑细胞,导致脑萎缩。研究表明,严重酒精成瘾者的大脑灰质和白质体积明显小于非成瘾者,且这些变化不可逆转。
4.营养不良者:严重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维生素B1(硫胺素)会引发威尼克-科尔萨科夫综合征,从而导致脑萎缩。数据显示,约80%的该病患者会出现永久性的记忆问题。
5.慢性疾病患者: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等与脑萎缩密切相关。这些疾病通过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增加脑组织损伤的风险。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萎缩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1.5倍。
6.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也会导致脑萎缩,如亨廷顿病。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患者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脑萎缩及多种神经功能障碍。
脑萎缩的高发人群包括老年人、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长期饮酒者、营养不良者、慢性疾病患者及遗传性疾病患者。对于这些高风险群体,早期预防和干预非常重要,以减缓脑萎缩的进程和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