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病因: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由胃酸反流引起,这会导致食管下部黏膜受损。常见诱因包括饮食不当、高脂肪餐饮、肥胖、吸烟及某些药物。
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可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风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过量饮酒、慢性胃酸反流(巴雷特食管)、食管慢性炎症以及遗传因素。
2.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常见症状有烧心、反酸、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灼热感。这些症状通常在进食后加重,尤其是躺下或弯腰时。
食管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可能包括吞咽困难、体重减轻、呕血、持续性咳嗽和声音嘶哑。在晚期,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吞咽困难和明显的体重下降。
3.诊断:
反流性食管炎:通过患者的症状描述和生活习惯记录初步判断,确诊则需要进行内镜检查,观察食管黏膜的损伤情况,有时还需进行24小时pH监测。
食管癌:确诊依赖于内镜活检,通过病理学检查确定癌变类型和分级。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PET-CT可以帮助评估病变范围和是否存在转移。
4.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同时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减肥、戒烟、避免高脂肪饮食和夜间进食。
食管癌:治疗方式复杂多样,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在晚期病例中,可能需要综合性治疗以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癌在多方面表现出明显区别,前者通常涉及非恶性炎症病变,而后者为潜在致命的恶性肿瘤。了解二者的不同,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