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适应症:小肝癌通常指肿瘤直径在3厘米以下的患者。介入治疗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或者希望通过辅助治疗缩小肿瘤以便进一步手术的患者。
2.常见方法: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将抗癌药物和栓塞剂通过导管注入肝动脉,栓塞剂能够阻断肿瘤血供,使癌细胞缺氧坏死。研究显示,TACE可以显著延长小肝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微波消融(MWA):利用微波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适用于肿瘤位置较表浅且数量不多的病例。临床数据显示,MWA的局部控制率可达90%以上。
射频消融(RFA):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能,使癌细胞变性坏死。RFA技术成熟,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肿瘤位置较深且数量较少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与手术切除相当,可达50%-70%。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将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肿瘤内,通过持续释放辐射杀灭癌细胞。此方法适合于无法耐受其他治疗方式的患者。
3.风险和副作用:
TACE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发热、恶心等副作用,但大多数是暂时的。
MWA和RFA可能导致局部疼痛、发热以及少量出血等并发症,但总体风险较低。
碘-125粒子植入可能引起局部感染、出血等,并需定期随访监测粒子位置。
小肝癌介入治疗提供了多种微创选择,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患者。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风险,建议根据肿瘤特点和个体差异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以确保效果及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