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头部穴位: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常用于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两侧,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眼疲劳等问题。
2.上肢穴位:
曲池穴:位于肘外侧,屈肘时在肘横纹末端,常用于治疗肠胃不适、皮肤病等。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隙中点,常用于缓解头痛、牙痛和面瘫。
3.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四指宽度处,常用于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和消化系统疾病。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处凹陷中,主要用于改善睡眠、降血压。
4.背部穴位: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常用于治疗腰痛、肾虚及相关症状。
膏肓穴:位于第四胸椎棘突旁开3寸,主要用于治疗心肺疾病、肩背痛。
人体穴位对中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刺激穴位需要专业知识,不当操作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使用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