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常规检查:包括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pH值)、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等成分的定性或半定量检查。
颜色和透明度:正常尿液呈淡黄色至深黄色,清澈透明。如果颜色异常或浑浊,可能提示炎症、出血或其他代谢问题。
比重:通常在1.005-1.030之间,可反映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如果比重大于1.030,可能提示脱水或高蛋白饮食;如果低于1.005,则可能提示肾功能不全。
酸碱度:正常尿液pH值为4.5-8.0,平均约为6.0。偏酸性或碱性分别可能与不同的饮食习惯或代谢疾病有关。
蛋白质:正常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低,检测阳性可能提示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有葡萄糖,若检测到葡萄糖,可能提示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失调。
酮体:正常尿液中不含酮体,出现酮体可能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或过度减肥有关。
胆红素和尿胆原:正常尿液中不含胆红素,尿胆原微量存在。胆红素阳性提示肝胆疾病,尿胆原增加则可能提示溶血性贫血或肝功能障碍。
红细胞和白细胞: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增多常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或肿瘤。
上皮细胞:少量正常,但大量上皮细胞提示泌尿道炎症或损伤。
结晶:正常尿液中可能含少量无临床意义的结晶,但某些类型结晶如草酸钙、磷酸铵镁结晶可提示结石形成风险。
2.尿沉渣检查:将尿液离心后观察沉渣中的细胞、管型、结晶和细菌等,以进一步判断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病变。
管型:不同类型的管型如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可提示急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
细菌:尿沉渣中找到细菌提示尿路感染。
3.特殊尿液检查:包括24小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电解质等,可以更精确地评估肾功能和监测特定疾病治疗效果。
尿液检查是一种简便且有效的诊断手段,通过对尿液的系统分析,可以早期发现许多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