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椎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椎动脉狭窄、闭塞或其他原因导致大脑后部供血不足的状态。这种状况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平衡失调等症状。治疗的重点在于预防和缓解症状,同时尽量改善供血情况。
2.临床上,通常使用以下几类药物来处理椎动脉供血不足: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尤其适用于有房颤等心律失常的患者。
血管扩张药物:如硝苯地平,通过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
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如胞二磷胆碱,有助于改善脑供血,提高神经功能。
3.除了药物治疗,还应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病因的管理:
控制血压和血糖,避免吸烟和饮酒,保持健康体重。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健康。
在某些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介入治疗或手术,如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以机械性地恢复血管通畅。
由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也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定期复诊并与医生保持沟通非常重要。在管理椎动脉供血不足方面,综合性措施往往比单纯依赖药物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