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发热应如何处理

2024-09-2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病情分析:化疗后发热是一种常见且需要及时处理的现象,可能预示着感染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存在。

1.发热定义:

一般情况下,体温超过38.0摄氏度即为发热。

化疗后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即使轻微的发热也需高度重视。

2.立即就医:

无论是低烧还是高烧,化疗患者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

尤其是在体温持续超过38.3摄氏度或者在24小时内反复超过38摄氏度时,必须立即就医。

3.血液检查:

进行全血细胞计数,以评估白细胞水平,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量。

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³),提示存在严重感染的风险。

4.抗生素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细菌感染扩散。

根据病原学证据调整抗生素种类,确保针对性治疗。

5.支持治疗:

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但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免影响肾功能。

补充电解质和液体,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必要时进行其他支持性治疗,例如补充营养、监测生命体征等。

6.感染源查找:

进行血液培养、尿液培养、痰液培养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查明潜在的感染源。

针对不同感染源采取相应措施,如导管相关感染需更换导管或进行局部处理。

7.隔离措施:

为防止交叉感染,化疗后发热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其他病人或访客。

在医院环境中,可能需要进入隔离病房进行治疗。

化疗后发热是一个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及早发现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