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辅助化疗:
适用于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尤其是术后存在高复发风险者。
研究显示,对于II期及以上的肺癌患者,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药物如顺铂或卡铂,配合紫杉醇、吉西他滨等。
2.放疗:
对于某些局部晚期或手术切缘阳性(即存在微残留)的患者,可考虑术后放疗。
放疗能够有效地针对局部残留肿瘤细胞,减少局部复发风险。
副作用可能涉及周围正常组织,因此需权衡利弊。
3.靶向治疗:
针对具有特定基因突变(如EGFR突变、ALK重排等)的患者,靶向治疗可以提供显著的疗效。
EGFR突变患者常用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ALK重排患者则可使用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药物。
4.免疫治疗:
PD-1/PD-L1抑制剂,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近年来在多种癌症中的应用不断扩展,也逐渐用于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研究中。
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在术后微残留治疗中的明确疗效。
5.定期随访与监测:
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随访,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监测,以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肺癌手术后微残留的处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人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定期的随访和监测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并帮助及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