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1.病原体:弗朗西斯氏菌(Francisellatularens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需氧的细胞内寄生菌,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鸟类和节肢动物。
2.传播途径:
动物接触:人类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如兔子和啮齿动物,感染该菌。
昆虫叮咬:蜱虫和蚊子等节肢动物是弗朗西斯氏菌的重要传播媒介,叮咬后可将细菌传给人类。
吸入感染:吸入被污染的尘埃或气溶胶也可能导致感染,通常发生在处理感染动物的皮毛时。
食用或饮用污染物:摄入被细菌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也可导致感染。
3.临床表现:弗郎西丝菌肺炎患者通常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呼吸困难和干咳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其他类型的肺炎相似,但由于病原体特异性,需要进行特殊诊断。
4.易感人群:野外工作者、猎人、兽医等职业人员因其工作环境更容易接触到受感染的动物或昆虫,成为高风险人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风险也较高。
5.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已知受感染地区的动物,减少直接接触和处理。
保护措施:野外活动时穿长袖衣物和使用驱虫剂,防止昆虫叮咬。
食品与水源管理:确保食物和水源的清洁,避免食用和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和食物。
及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弗郎西丝菌肺炎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