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钾离子缺乏:
低钾血症时,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这种状态下,肾小管细胞为了维持电荷平衡,会增加钠离子的重吸收,同时增加氢离子和铵离子的排出。
2.氢离子排出增加:
钾离子与氢离子在肾小管细胞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当体内钾离子水平低下时,肾小管细胞会优先将氢离子排入尿液,这导致尿液的酸性增强。
3.铵离子生成增多:
低钾血症还会刺激肾脏产生更多的铵离子(NH4+),这些铵离子进一步与氢离子结合形成铵盐,从而加剧尿液的酸性。
4.碳酸氢盐重吸收减少:
肾脏中的碳酸氢盐(HCO3-)通常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在低钾血症情况下,对碳酸氢盐的重吸收会减少,导致尿液中的碳酸氢盐浓度低,也就是尿液呈现酸性特征。
5.代偿机制:
低钾血症时,机体会通过代谢途径试图恢复正常钾水平。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可能发生,导致血浆中碳酸氢盐浓度增加,但由于尿液中氢离子排出增加,最终导致尿液的pH值降低。
低钾血症反常性酸性尿的发生具有复杂机制,涉及多方面的生理调节过程。在临床处理中,应及时监测和纠正电解质紊乱,以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