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中药: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湿热导致的下痢、黄疸、发热等。
黄柏:能够清热燥湿,常用于湿热引起的肿痛、皮肤病等。
茵陈:适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湿疮瘙痒等。
龙胆草:主要用于湿热导致的肝胆疾患,如湿热黄疸、口苦、耳鸣等症状。
薏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湿热泻痢、水肿、小便不利等。
2.西药: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可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湿热症状。
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布洛芬,适用于湿热引起的发热、疼痛。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可以帮助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缓解湿热症状。
使用上述药物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及医生建议选择,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产生副作用。不同药物针对的湿热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应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