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病因:
实证:常由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引起,或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体内出现实邪。
虚证:多由久病耗伤、先天不足、年老体弱等导致正气亏虚。
2.症状表现:
实证:患者通常表现为亢奋的症状,如高热、剧痛、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象多见实脉、滑脉、洪脉等。
虚证:患者通常表现为虚弱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乏力、自汗盗汗、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象多见虚脉、细脉、沉脉等。
3.舌象与舌苔:
实证:舌质多红或绛,舌苔厚腻、黄腻或黄燥。
虚证:舌质多淡或胖嫩,舌苔薄白或少苔。
4.疾病过程:
实证:病程较短,变化迅速,多为急性疾病。
虚证: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多为慢性疾病。
5.治疗原则:
实证:以祛邪为主,通过清热解毒、泻下通便、祛痰化瘀等方法去除体内实邪。
虚证:以扶正为主,通过补益气血、滋补肝肾、健脾养胃等方法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实证和虚证虽然在病因、症状、舌象、病程和治疗上有所区别,但二者也可互相转化。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避免单纯依赖某一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