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穿刺导致癌细胞转移的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穿刺针可能带出癌细胞到其他组织中;二是癌细胞可能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扩散。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极为罕见,相关研究表明发生率不到0.01%。
2.穿刺操作通常采用细针或粗针穿刺,针径较小,有效地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癌细胞播散的风险。医生会在超声或CT的引导下精确定位,从而避免误伤重要结构并尽量减少癌细胞脱落的可能。
3.临床上,穿刺后是否引起癌细胞转移也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有关。某些高侵袭性的肿瘤类型理论上风险略高,但现代医疗已对此有充分把控。
4.医生在进行穿刺前会仔细评估必要性。对于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的病例,穿刺的潜在益处远大于微小的转移风险。
肾癌穿刺是一种经过严格规范和技术保障的操作,其风险远低于公众担忧。在必要情况下,及时接受穿刺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优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