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肝循环什么意思

2025-01-3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肠肝循环是指某些物质在肠道和肝脏之间通过血液循环或胆汁分泌反复代谢和利用的一种生理过程。这一机制对于药物代谢、胆汁酸平衡以及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1.物质进入肝脏:摄入的某些物质如胆汁酸、某些激素、维生素及部分药物,首先通过消化道被吸收入血,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内,这些物质可能会发生转化或结合反应,例如胆汁酸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结合胆汁酸。

2.胆汁分泌至肠道:经肝脏加工后的物质通过胆管排入十二指肠,成为胆汁的一部分参与脂肪的乳化和吸收。胆汁酸是这一过程中最典型的物质,能帮助脂溶性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D、E、K)的消化和吸收。

3.肠道重吸收:在小肠末端(回肠),大部分胆汁酸通过肠黏膜细胞被重新吸收进入门静脉,再次返回肝脏。这一过程使胆汁酸可以多次循环利用,从而减少胆汁酸的流失。

4.部分排出的情况:肠肝循环并非百分百完成。少量胆汁酸可能无法被回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每天约有0.5克胆汁酸以这种形式丢失,但通过肝脏的合成能力可以补充这一损失。

肠肝循环有助于节约机体资源,维持胆汁酸和某些物质的动态平衡。任何影响胆汁分泌、肠道吸收或者肝功能的因素都会干扰这一循环。例如,胆管阻塞可能导致胆汁酸无法排入肠道,从而影响脂肪吸收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某些肠道疾病则可能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率,造成营养不良或腹泻等问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