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细菌,能够在胃酸环境中通过分泌尿素酶来中和酸性以保护自身。感染后,细菌会附着在胃黏膜上并引起慢性炎症,通常很难依靠身体的自然免疫反应清除。
2.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50%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大部分患者会持续携带该菌,而只有极少数个体可能因胃内环境变化或免疫系统的特异反应而使其自行清除,这种情况占比极低,不足10%。
3.幽门螺杆菌长期存在可能导致多种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增加胃癌的风险。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率显著相关,感染者的胃癌风险是非感染者的3到6倍。
4.临床上推荐使用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或三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治疗的根除率超过90%,且可避免其长期定植对健康的潜在威胁。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单纯等待其自行消失是不科学的,应通过规范治疗进行根除,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