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引起转氨酶偏高的常见原因:
*肝脏疾病*: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以及肝硬化等均可能导致转氨酶水平升高。
*药物作用*:一些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物等可引发肝细胞损伤,进而使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
*代谢异常*: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能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而导致转氨酶水平升高。
*免疫相关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其他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也可能引发肝细胞损伤。
*其他因素*:胆道梗阻、心肌梗死、剧烈运动、饮酒过量及感染等情况也可能是转氨酶升高的诱因。
2.转氨酶偏高的危害:
*肝脏负担加重*:持续的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发生破坏,这会导致肝脏功能下降,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全身性并发症*:转氨酶升高可能伴随胆红素异常、凝血功能减弱等问题,进一步影响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
*器官损伤风险*:某些非肝脏因素导致的转氨酶偏高,如心肌梗死或肌肉损伤,可能反映出心脏或肌肉组织的潜在损伤,需要及时干预。
对于出现转氨酶偏高的个体,应尽早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同时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忽视健康检查,避免延误患病器官的治疗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