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血糖水平波动:人体在进食后会消化吸收食物,血糖水平随之升高。但在午餐后数小时,胰岛素分泌将血糖降至较低水平,可能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出现饥饿感。如果午餐富含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包),血糖波动会更明显,加重下午饥饿的感觉。
2.生物节律作用:人体的生物钟影响代谢活动,通常在下午2-4点左右,新陈代谢速率相对较快,能量消耗增加。这一阶段如果缺乏足够的营养补充,机体会发出饥饿信号以提示需要摄入能量。
3.午餐摄入不均衡:部分人午餐未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膳食纤维或健康脂肪,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延缓胃排空过程,提供更持久的饱腹感。如果午餐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构成,饥饿感可能早早在下午显现。
4.饮水不足:饥饿感有时是身体发出的错误信号,用以提醒水分不足。长期忽视饮水可能让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进一步加剧能量匮乏的体验。
5.睡眠质量降低:睡眠不足会影响体内的瘦素和胃饥饿素分泌,前者负责抑制食欲,后者会促进饥饿感。若夜间休息不好,下午时分因体力下降而产生强烈饥饿感的概率也会增加。
避免下午过度饥饿,可以通过调整午餐结构、适当补充间餐以及保持良好的作息来改善。例如,在午餐中加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鸡蛋)、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以及适量坚果以提高饱腹感。同时,每天保证足量饮水,避免把饮水误解为饥饿并过度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