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由胃黏膜的细胞在某些致病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炎症刺激等)作用下发生的轻度异型增生。与正常细胞相比,这些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有一定异常,但尚未突破黏膜基底膜,也没有侵袭性扩展。
2.根据组织学分级,胃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细胞增生较轻,其发生癌变的风险相对较低,但风险依然存在,有可能发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胃癌。
3.出现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健康饮食习惯(高盐、高腌制食品)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这些因素通过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了细胞异常增殖的几率。
4.对于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通常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定期胃镜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每6个月到12个月复查一次;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助于降低癌变风险;改善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盐分摄入;戒烟限酒,避免胃黏膜进一步受损。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本身不是癌症,但由于具有一定的恶变潜力,需要密切关注并遵医嘱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从而降低胃癌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