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病因:
结肠癌:主要由异常细胞增殖引起,通常开始于结肠内壁的息肉,并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家族史、饮食富含红肉和加工肉类、吸烟、肥胖以及慢性炎症性肠病。
结肠炎:代表结肠的炎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如细菌、病毒)、免疫系统紊乱(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药物反应以及缺血性结肠炎等。
2.症状:
结肠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腹痛、便血、体重减轻、贫血、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以及疲劳。
结肠炎: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有时带血)、里急后重(排便后仍感不适)、发热和消化不良,有时伴有全身症状如关节痛或皮疹。
3.诊断:
结肠癌:通常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并获取活检样本进行病理分析。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也常用于评估癌症扩散情况。
结肠炎:诊断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组织活检、粪便样本分析、血液检测(如白细胞计数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
4.治疗:
结肠癌: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依赖于癌症分期和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结肠炎:治疗方案视炎症原因而定。抗生素用于细菌感染,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用于自身免疫性炎症,生活方式调整和饮食管理也能有效缓解症状。
了解结肠癌和结肠炎的区别,对早期识别和正确治疗非常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帮助预防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