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因:末端回肠炎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作用引发该疾病。部分病例显示,家族中有炎症性肠病史的人群更易患上此病。
2.症状: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有时伴血)、体重减轻和乏力。还可能出现肛周疾病如肛裂、瘘管和脓肿。长期炎症可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3.诊断:医生通常通过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多种检测手段来确诊末端回肠炎。包括但不限于血液检查(检测炎症标志物)、粪便检查(寻找隐血和感染性病原体)、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扫描)以及内镜检查(结肠镜或小肠镜)。
4.治疗:治疗重点在于缓解症状、控制炎症和预防并发症。药物治疗方面,包括抗炎药(如美色拉嗪)、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和生物制剂(如抗TNF药物)。在某些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受影响的肠段。
5.生活管理: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对控制病情也很重要。建议避免高脂肪、高纤维和乳制品等可能加重症状的食物,增加低渣饮食的摄入,并保持适度锻炼以增强体质。
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定期随访和监控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