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衣物选择:在冬季,应穿着保暖性能好的衣物,如羽绒服、羊毛衫等,可以有效防止体温散失。在夏季,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棉麻材质衣物,有助于汗液蒸发和凉爽。研究表明,多层次穿搭能够更好地调节体温。
2.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维持体温。冬季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牛羊肉、坚果等,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增加身体产热。夏季应多食用清淡、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以利于降温和补充流失的水分。
3.锻炼习惯:经常进行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耐寒性和耐热性。冬季可尝试慢跑、室内瑜伽等活动,提高身体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夏季则可选择游泳、早晨或傍晚慢跑等,以避免中暑。
4.环境控制:在居住环境中,冬季可使用取暖设备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同时保证空气湿度,建议保持在30%-50%之间。夏季则利用空调、电风扇等设备降低室温,并注意通风换气,以减少闷热感。
5.心理调节: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压力管理对于改善怕冷怕热症状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较高的精神压力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使得耐寒耐热能力下降。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因季节变化引起的不适。另外,若症状严重且长期影响生活质量,需考虑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甲状腺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