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是由面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其症状包括脸部肌肉无力或瘫痪、无法闭眼、眉毛下垂等。
2.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改善气血流通,可以帮助缓解面瘫症状。研究表明,针灸对于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效果。
3.在急性期,针灸可能更有效,因为此时面神经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可塑性。一般情况下,每周至少进行两到三次针灸疗程,持续四至六周,可以观察到明显效果。
4.如果经过初步治疗,症状没有显著改善,则应评估继续治疗的必要性。过长的治疗时间可能不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并且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5.针灸疗程的设计需个体化,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面瘫原因等因素。在任何疗程开始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相关专家。
在面瘫治疗期间,应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不宜盲目延长针灸时间,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