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术后初期(0-2周):
a.控制疼痛与肿胀:使用冰敷,每次20分钟,每天数次。
b.保持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被动或主动踝关节活动,如屈伸、绕圈等动作,频率每小时一次,每次10-15分钟。
c.加速愈合:抬高患肢以减少肿胀,并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负重。
2.早期恢复阶段(2-4周):
a.增加活动度:继续进行踝关节的柔韧性练习,并引入轻微的阻力带训练。
b.增强肌肉力量:开始进行小范围的踝关节力量训练,如坐姿足趾屈伸、脚踝抵抗带练习。
c.恢复步态:在无痛的情况下增加行走距离,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
3.中期恢复阶段(4-6周):
a.强化力量训练:加大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包括小腿肌群的训练如提踵、单腿站立。
b.改善平衡与协调:进行平衡板训练、单腿站立等练习,增强本体感觉。
c.提升功能性:加入特定运动模式的预备性练习,如慢速直线跑步。
4.后期恢复阶段(6-8周及以上):
a.进阶力量训练:进行多方向的跳跃训练、动态冲刺等,提升爆发力。
b.专项运动模拟:逐渐回归足球训练,开始进行有球训练和短时间的小场地比赛。
c.防止再次受伤: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和热身方法,佩戴护具以提供额外支持。
整个康复过程中,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训练计划,并在专业医师或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踝关节的恢复情况,以确保康复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