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肛瘘的基本概念:
肛瘘是由肛腺感染引起的瘘管形成,多表现为瘘口处反复流脓、水肿、疼痛。根据瘘管位置可分为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其中高位肛瘘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更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2.手术的核心步骤:
瘘管探查:通过探针确认瘘管的走行及内外口的位置,判断是否涉及深部组织。
挂线固定:将医用橡皮筋等材料穿过瘘管放置于括约肌间,通过逐步收紧橡皮筋以促使瘘管闭合,同时保留括约肌功能。
局部切开:对于部分浅表瘘管,会选择直接切开,使其暴露并引流脓液。
逐步排脓、引流:挂线过程中,引流瘘管中的脓液并促进瘘管周围肉芽组织的生长,最终达到彻底愈合。
3.挂线法的优点:
保护括约肌功能:避免一次性切断括约肌,降低术后肛门失禁风险。
减少感染残留:挂线逐步压迫和引流,有助于彻底排净感染物。
适应症广泛:特别适用于高位肛瘘和伴有复杂支管或多内口的病例。
4.注意事项:
挂线期间需要定期调整橡皮筋的松紧,以配合瘢痕逐渐形成,但不能过松或过紧,以免影响疗效。
手术后需注意保持创面清洁,防止感染。
挂线时间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患者需耐心配合。
此类手术因其操作复杂和个体差异,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评估和执行,术后定期随访以确保愈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