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急性期需要立即就医,治疗措施包括溶栓、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如果为既往陈旧性心梗,则需评估心功能状态和是否有心衰表现。
长期管理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
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指标以观察病情变化。
2.肺气肿:
肺气肿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部分,主要特征是肺泡壁破坏,引起呼吸困难。病因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或职业暴露有关。
治疗措施包括戒烟、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或抗胆碱药)、吸入激素以及氧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呼吸康复训练。
对于严重患者,必要时应定期监测肺功能,评估呼吸衰竭风险。
3.肺结节:
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CT影像学特点(大小、边缘光滑度、密度分布等)可以初步判断性质。一般来说,直径小于8毫米的结节通常可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原则上每3-6个月复查一次CT,以监测其变化。
如果发现结节增大、形态不规则、密度异常或伴有钙化,需进一步进行PET-CT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如果已确诊为恶性,应尽早制定肿瘤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或靶向治疗。
若同时存在这三种问题,需重视它们可能存在的共同诱因,如吸烟、高血压、代谢紊乱等。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缓急决定先治疗哪一方面,同时多学科协作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控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