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观察等待:
如果结石较小(通常直径<5毫米),能自行通过尿液排出,可以进行观察和对症治疗。这期间需要多喝水,每天建议摄入体重公斤数乘以50毫升的液体量。例如,20公斤儿童每日需饮水约1000毫升。同时,可配合医生建议使用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帮助扩张输尿管,加速结石排出。
2.止痛与对症治疗:
输尿管结石常引起剧烈绞痛,特别是卡在狭窄部位时。需根据个体状况采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必要时可短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应警惕可能伴随的感染,若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可考虑抗生素治疗。
3.影像学检查与监测:
通过超声、X线或CT扫描确定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判断是否存在输尿管梗阻、积水等并发症。若发现有持续性梗阻或肾功能受损的风险,应调整治疗策略。
4.医疗干预措施:
当结石直径>6毫米,或经过4-6周观察仍未排出时,多数情况下需采取干预手段。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方法,通过高频声波将结石粉碎;若无法满足条件,则可能需要微创经皮取石术或输尿管镜碎石术,这些方法均安全有效。
5.预防反复结石形成:
儿童肾结石的常见原因包括代谢异常、饮食习惯不良及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因此需根据尿液分析、血液检查结果明确结石成分,并制定长期预防计划,如控制钙盐摄入、减少草酸盐食品(如菠菜、巧克力)摄入,适当补充柠檬酸类食物(如柠檬、橙子)以抑制结石生成。
肾结石掉入输尿管可能危及健康,应根据病情选择保守观察或积极干预,同时注意加强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