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琴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临床用途:
主要应用于复杂的腹腔内感染,包括腹膜炎。
治疗难治性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和复杂性膀胱炎。
用于治疗由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败血症。
应用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2.作用机制:
异帕米星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其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导致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错误匹配,最终杀死细菌。
虽然针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有效,但也对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具有一定的活性。
3.药代动力学:
异帕米星通常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
生物利用度较高,并且在体内分布广泛,能够迅速达到治疗浓度。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剂量。
4.常见副作用:
肾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神经毒性:可能引起耳鸣、听力下降和头晕等症状。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和严重的过敏性反应。
5.注意事项:
使用前需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保对致病菌有效。
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时需特别谨慎。
避免与其他具有肾毒性或神经毒性的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异帕米星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适用于多种严重感染,但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