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约60%的口吃者有家族史,提示口吃具备一定的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突变与口吃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2.大脑结构与功能:口吃者的大脑活动模式与正常人不同。例如,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活动减少,而右半球活动增强。涉及语言产生的神经通路中也可能存在异常。
3.心理社会因素:紧张、焦虑、压力等情绪因素可能加重口吃症状。儿童在语言学习关键期经历负面语言环境或过高的语言期望,也可能诱发口吃。
4.语言发展:儿童在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可能出现短暂性的口吃,多数情况下随着语言能力的成熟而减轻或消失。这种情况被称为"发展性口吃"。
口吃并非仅仅是心理问题,其根源更复杂,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对于持续性口吃,建议寻求专业言语治疗师的帮助进行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