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病理机制:
长期的颈椎间盘退变会导致椎体间压力增加,刺激椎体边缘的骨细胞过度增生,从而形成骨刺。
骨刺的形成是机体对不稳定关节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用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但可能压迫周围神经或血管,导致症状出现。
2.常见原因: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椎间盘退变较为常见。
姿势问题:长期低头工作、使用电子设备或不良睡姿可能增加颈椎负担。
慢性损伤:颈部肌肉或韧带的长期劳损可能诱发骨刺形成。
骨质问题:骨质疏松可能加速退变进程。
3.典型表现:
颈部疼痛或僵硬,尤其是晨起或久坐后加重。
放射性疼痛,可沿着神经向肩部、手臂甚至手指放射。
手部麻木或无力,可能提示神经受压。
头晕、耳鸣,在骨刺压迫椎动脉时可能发生。
4.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X线片、CT或MRI可明确显示骨刺的大小、形态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压痛点、神经牵拉试验等判断神经受压情况。
5.处理措施:
保守治疗:调整姿势、佩戴颈托、物理治疗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严重神经压迫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骨刺。
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骨刺对神经和血管造成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