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1.屈光不正的定义和范围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是指眼球无法使平行光线准确聚焦于视网膜上。如果屈光不正的程度较轻,远处或近处物体成像可能仍然接近清晰,导致裸眼视力测量结果正常。例如,轻度近视(通常低于100度)或远视(通常低于125度)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视力影响较小。
2.视觉代偿机制
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因调节能力较强,通过眼部肌肉收缩改变晶状体厚度,可以部分或完全弥补屈光不正带来的模糊成像。这种代偿使得在一定范围内,裸眼视力检测时显示正常,但实际上存在屈光系统异常。不过,这种代偿机制需要长期额外使用调节功能,容易引发视觉疲劳、头痛等问题。
3.视力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裸眼视力检测仅通过标准视力表评估,看似正常的视力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屈光异常。例如,在散光的情况下,虽然可能部分方向上的视力达到标准,但其他方向上的视力会受到影响。裸眼视力检测不能全面反映眼睛的综合屈光状态,仅能粗略筛查是否存在明显的视力障碍。
4.其他因素的干扰
视力还受瞳孔大小、光照条件、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影响。当环境条件良好且测试者精神集中时,视觉表现可能优于日常状态,使屈光不正的影响被掩盖。
这种情况提示定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电脑验光、主观验光和眼底检查,以准确了解屈光状态及其潜在影响,并根据需求决定是否需要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