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血容量减少:在长期卧床期间,由于活动量减少,身体对水分的需求降低,这可能导致饮水不足,从而减少血液循环中的血容量。卧床时间过长会引起肌肉萎缩,肌肉对血管的支撑力减弱,也会影响血液循环的效率。
2.心脏功能下降:长期卧床缺乏足够的运动刺激,使得心脏的泵血能力减弱。心脏输出量的减少会导致全身供血不足,进而引发低血压。
3.神经调节机制减弱:人的体位变化通常伴随着自律神经系统的调节,以维持正常血压。长期卧床的老人由于很少改变体位,神经系统对此类调节的敏感性下降,导致从卧位到站立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低血压反应。
长期卧床的老人由于多种生理因素的共同作用,更容易出现低血压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增加适当的活动量、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并在体位变换时采取缓慢渐进的方式,以减少不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