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建立气腹:通过脐部切口插入套管针,以二氧化碳充盈腹腔,形成足够的操作空间。
2.插入腹腔镜和操作器械:通常放置三个工作通道,包括一个10毫米的脐部通道用于腹腔镜,以及两个5毫米的辅助通道用于操作器械。
3.分离腹膜:从内环开始切开腹膜,沿着疝囊方向向下游离至耻骨结节,暴露出疝囊及其周围结构。需注意保护精索、输精管及相关血管神经。
4.游离疝囊:疝囊内容物回纳入腹腔后,将疝囊与精索结构分离至完全游离状态。对于直接疝,需要游离并将后壁加强。
5.放置补片:选取适当大小的网片,覆盖在疝缺损处,确保补片能够覆盖疝门。补片位置固定于Cooper韧带、髂耻束以及腹横筋膜上,以确保稳固性。
6.关闭腹膜:用缝合线或吻合器将之前切开的腹膜进行闭合,使补片完全被腹膜覆盖,从而避免粘连和移位。
7.结束操作:解除气腹,移除所有操作器械,仔细检查切口并进行逐层缝合。
这种手术方法具有恢复快、疼痛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术后仍需注意休息和按医嘱进行复查,以确保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