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肿瘤对膀胱的直接压迫
乙状结肠位于直肠上方,与膀胱解剖位置接近。当肿瘤体积增大时,可能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容量降低或刺激膀胱壁,进而引发尿频症状。这种情况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能发生。
2.肿瘤侵袭邻近器官
恶性肿瘤可侵袭周围组织或器官,如膀胱、尿道等,造成局部炎症反应或功能异常。这种直接侵犯可能导致排尿功能紊乱,引发尿频、尿急等症状。
3.盆腔炎症或感染
当肿瘤刺激周围组织时,可能诱发盆腔炎症。炎症进一步扩散至泌尿系统,可引起尿路感染,从而表现为尿频、尿痛等下尿路症状。
4.瘘管形成
在晚期乙状结肠癌患者中,肿瘤可能侵蚀肠壁及膀胱壁,形成肠膀胱瘘。这种情况下,大便或气体可能通过瘘管进入膀胱,引发反复感染和膀胱刺激症状,包括显著的尿频。
5.肿瘤相关并发症
癌症患者常伴有免疫力下降,这可能增加泌尿系感染的风险。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患者也可能因治疗副作用出现泌尿系统刺激症状,如尿频。
6.心理因素的影响
部分患者因疾病引发焦虑、紧张,可能出现功能性尿频。这种情况通常无其他明显的结构性异常,但需要综合评估。
乙状结肠恶性肿瘤患者如出现尿频,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医生一般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尿液分析及膀胱镜检查等手段判断症状来源,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缓解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