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体位性低血压:这是一种由于体位变化(如从坐位或卧位到站立位)导致的血压迅速下降现象。在正常情况下,身体会通过调整心率和血管收缩来维持稳定的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可能较差,调节反应迟缓,从而导致暂时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体位性低血压常见于老年人、高血压长期治疗者,特别是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患者。
2.药物影响:一些用于控制高血压的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过度降低,尤其是在站立时。这种情况下,躺下或起身时容易发生眩晕。例如,降压药中的钙通道阻滞剂和ACE抑制剂都可能导致这种副作用。
3.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高血压患者有时可能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会影响血管对体位改变的适应能力,导致血压调节不当,进而造成眩晕。
4.其他原因:脱水、贫血、长时间卧床及某些心脏问题也会引发类似症状。仔细评估全身情况和纠正潜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警惕的是,持续和严重的眩晕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心律失常或神经系统疾病。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物可以有效管理高血压并减少相关症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