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急性期治疗:在中风发生后的数小时内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对于缺血性中风,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在发病24-48小时内使用,可以降低后续再中风的风险。另外,凝血酶原激活物是一种用于溶解血栓的药物,需要在中风发生后4.5小时内使用,能显著改善预后。出血性中风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以减轻颅内压力。
2.康复治疗: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好。通常建议在病情稳定后尽快进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语言治疗是康复的核心部分。物理治疗可帮助恢复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作业治疗则旨在通过练习具体任务提高自理能力;语言治疗可改善语言和吞咽困难。
3.长期管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规律锻炼均是降低再中风风险的有效措施。二级预防药物如抗凝剂、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也很重要。
尽管中风的治疗策略较为复杂,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许多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