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肠化生的定义:肠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发生转变,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组织学特征。这种变化通常由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引起,最常见原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胃酸反流。
2.癌变风险的统计:研究显示,伴有完全型肠化生者年胃癌发生率约为0.13%,而伴有不完全型肠化生者年胃癌发生率可升高至1%。长时间未改变的不完全型肠化生癌变概率更高。
3.风险影响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持续感染会增加胃癌发展风险,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约35%-50%的癌变概率。
病灶范围:广泛性肠化生比局限性肠化生癌变风险更高。
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患有胃癌者,其自身患癌风险增加3倍以上。
胃黏膜萎缩改善情况:虽然胃萎缩减轻是积极信号,但肠化生的持续存在意味着细胞分化异常尚未恢复正常,长期观察仍需警惕。
4.检查与随访建议:通过胃镜活检监测肠化生的进展是主要手段,一般建议每1-3年复查一次胃镜。同时,可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和CagA抗体检测,以进一步判断相关风险。
5.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避免腌制、烟熏、高盐及过烫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禁烟戒酒:吸烟和饮酒均可促进胃癌的发生。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已确诊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应尽早治疗以减少黏膜损伤。
持续存在的肠化生需要动态观察,同时应积极干预可控危险因素以降低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