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正常现象与心理障碍的区分:怕黑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在黑暗中视线受限,人类天生会对未知环境产生警惕情绪。如果这种恐惧仅在特定情境下出现,比如独自在黑暗中感到紧张或不安,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调整自行缓解,则不属于精神或心理障碍。
2.黑暗恐惧症的特征:黑暗恐惧症是一种特定的恐惧症,其特点包括:
对黑暗有极度且不合理的害怕,即使处于安全环境也无法控制。
遇到黑暗场景时可能伴随明显的身体症状,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颤抖等。
恐惧感强烈到影响正常生活,例如拒绝进入黑暗的房间或夜晚无法入睡。
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这通常是诊断特定恐惧症的依据之一。
3.可能的原因:黑暗恐惧症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童年创伤经历、对未知事物的焦虑、遗传倾向及大脑中对威胁信号反应的异常增强。
4.治疗方式: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常用方法,通过逐步暴露于黑暗环境,帮助个体减少不合理的恐惧反应。
药物辅助治疗:在严重情况下,可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自我调节:建议尝试放松训练和冥想,以缓解焦虑情绪。
长期的、不可控的怕黑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