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识别问题
青少年抑郁可能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兴趣丧失、注意力不集中、疲惫感增加、睡眠和饮食习惯改变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两周,需高度重视。
可使用标准化筛查问卷,如儿童抑郁量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
2.实施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指导青少年识别负面思维模式,帮助其重新建立积极的认知框架。比如,对于“我总是失败”的想法,可以引导其回顾成功经验。
情绪管理: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等,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面对压力和情绪波动。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场景,提升青少年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信心,减少因社交困难带来的孤独感。
3.加强家庭支持
家长需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与其保持开放的沟通方式,避免批评和指责。
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减少家庭冲突对其情绪的负面影响。
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
4.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规律睡眠。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加剧焦虑和抑郁倾向。
坚持适度运动,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和改善情绪。
保证均衡饮食,尤其要摄入足够的Ω-3脂肪酸,这对脑功能和情绪调节有积极作用。
5.学校与社会支持
学校应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倾诉机会。
教师可通过观察其课堂表现、学习状态来发现异常,并与家长协作。
同伴的支持同样重要,可组织团体活动或兴趣小组,帮助其融入集体,获得归属感。
青少年抑郁需早期识别、科学干预和全方位支持。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以及心理专业人士的介入,是帮助青少年摆脱困境的重要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