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引起“睡眠惯性”:午睡时间超过30分钟,进入深度睡眠后被唤醒时,容易出现“睡眠惯性”,表现为起床后更强烈的疲倦感、头昏脑涨以及短暂的注意力下降。这种状态可能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影响下午的工作效率。
2.干扰夜间睡眠:长时间午睡会减少身体白天的睡眠驱动力,降低入睡的渴望,从而延迟夜间入睡时间或导致入眠困难、睡眠质量下降。长期如此可能破坏正常的昼夜节律,增加失眠的发生率。
3.可能与代谢异常相关:部分研究表明,过长的午睡可能与代谢综合征风险有关,如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数据显示,每天午睡时间超过1小时的人群,其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了20%-50%,机制可能与生物钟紊乱、能量代谢异常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4.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有研究发现,午睡时间较长的人群中,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生率略高于午睡时间适中的人群。尽管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心脏、血管功能调节和炎症反应有关。
5.对某些特定人群副作用明显:对于原本存在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抑郁症的患者,过长午睡可能诱发血糖波动或情绪恶化。老年人的午睡时间过长也可能与认知功能衰退相关。
保持午睡时长在20-30分钟,可以有效缓解疲劳,促进警觉性提高,同时又不会引发负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