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观察并记录症状
如果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过度焦虑、不明原因的疲惫或注意力下降等情况,建议用日记方式记录这些症状的发生频率、强度及影响。例如,若情绪低落超过两周且影响正常生活,可能需要特别注意。
2.初步筛查工具的使用
可以借助科学设计的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如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这些工具可帮助识别常见心理问题。不过,这类工具仅作为参考,不能代替专业诊断。
3.避免自我诊断及网络信息误用
互联网上的心理学知识虽然丰富,但部分内容缺乏科学依据。不要根据零散信息自行判断是否患有某种心理疾病,以免增加不必要的担忧。
4.寻求专业帮助
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心理科或精神科挂号就诊,由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问卷评估及必要的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师分别在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5.关注生活方式调整
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和缺少运动可能会加重心理不适。建议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选择均衡饮食,以及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6.寻求社会支持
与亲近的人如家人或朋友沟通,分享内心感受,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如果社交网络无法提供适当支持,可考虑加入心理支持小组,与相似经历的人交流。
过早忽视心理不适可能导致问题恶化,而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则有助于更好地恢复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