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手术切除部分:乙状结肠是结肠的一部分,负责吸收水分并形成大便。切除部分乙状结肠后,剩余结肠可能无法完全补偿其功能,导致大便次数增多或性状改变。
2.大便性状:由于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患者可能会经历较稀的大便或腹泻。研究显示,约30%至50%的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3.排便频率:一些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需要更频繁地上厕所。这种变化通常在术后几个月内逐渐稳定,但也有一部分患者需更长时间适应。
4.肠道功能调整期:术后早期,肠道需要时间适应新的生理状态。此期间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便秘或腹泻,这通常会在数周到数月内改善。
5.长期影响:对于少数患者,术后可能存在长期的排便问题,需要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进行管理。
手术后,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和均衡的膳食纤维是有益的,有助于调节大便。在出现严重的排便问题时,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