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1.腹部正中线:
肚脐正上方的位置被称为“中脘穴”,位于肚脐到胸骨剑突之间的中点。按摩这一部位有助于缓解胃胀气、促进消化。
肚脐正下方的位置被称为“气海穴”,在肚脐下约1.5寸(大约3指宽)。刺激这一部位能增强肠道功能,缓解腹胀和便秘症状。
2.肚脐周围:
在肚脐四周画一个圆形,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这种手法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气并改善消化功能。
逆时针方向按摩则有助于缓解腹泻和一些胃肠道的不适。
3.下腹部区域:
下腹部靠近耻骨联合的部位称为“关元穴”,它与身体的元气和内脏功能密切相关,刺激此部位能够调节腹腔内压力,改善生殖系统以及胃肠功能。
右下腹部对应盲肠和升结肠位置,适度按摩可以帮助缓解便秘。
4.侧腹部:
腹部两侧接近肋骨的地方可以轻轻按揉,以舒缓紧张情绪,同时也可促进肝胆功能以及改善胃酸分泌异常问题。
按摩以上部位时,建议力度适中,不要过度用力。手法上可以采用顺时针或逆时针轻柔打圈,每次持续5至10分钟即可。对于孕妇或者患有严重胃肠疾病的人群,应避免自行按摩这些部位,以免引发不适或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