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碘染色原理:在胃镜检查中,利用碘溶液可以对食管进行染色。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吸收碘溶液后会呈现棕色,而不吸收碘的区域则保持无色或较浅。
2.不着色区域的意义:如果食管上出现碘片状不着色,这往往提示该部位的鳞状上皮细胞可能缺乏糖原,可能存在非典型增生或是其他病变。
3.临床相关性:食管碘片状不着色可能与食管癌前病变如异型增生、巴雷特食管或炎症后修复等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组织活检来确诊具体病因。
4.统计数据:研究表明,在高风险人群中进行碘染色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检出率,准确率可增加约20-30%。
医生在发现食管碘片状不着色时,通常会建议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具体的病变性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这种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潜在的恶性病变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