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行为疗法:
膀胱训练:逐渐延长两次排尿之间的时间,从开始时的每小时一次,逐步增加到每三到四小时一次。
生物反馈:利用电子设备帮助识别和控制盆底肌肉,通过这些技术加强对排尿的控制。
放松训练:每日进行放松练习,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从而减少尿频现象。
2.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与心理医生合作,通过改变对排尿的错误认知和不合理想法,帮助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自我监控:记录每天的饮水量、排尿次数和时间,找出可能引发尿频的诱因,并加以调整。
3.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抗抑郁药物,这类药物能够帮助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减轻心理性的症状。
抗焦虑药物:当焦虑是主要原因时,适量使用抗焦虑药物可有效缓解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副作用。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较好地控制心理性尿频的问题,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