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性晕厥怎么办

2024-10-0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排尿性晕厥是一种在排尿过程中或之后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主要原因是体位性低血压,即由于体位变化导致血压突然下降。以下是相关信息:

1.症状和表现:

突然感到头晕、眩晕、恶心,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常见于夜间起床后突然站立排尿时。

意识恢复通常迅速,但可能伴有虚弱、疲乏的感觉。

2.发病机制:

排尿过程中,尤其是夜间,身体由躺卧状态突然转变为站立,导致血液快速流向下肢,使脑部供血不足。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失常,排尿时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减慢,进一步加剧低血压。

3.预防措施:

夜间起床排尿时,先在床边坐一会儿,避免突然站立。

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但避免睡前大量饮水。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4.处理方法:

如果出现晕厥前兆(如头晕、眼花),应立即坐下或平躺,避免跌倒受伤。

如果已发生晕厥,旁人应保持患者平躺姿势,并抬高其双腿,以促进血液回流脑部。

晕厥恢复后,应缓慢起身,避免再次晕厥。

5.医疗注意事项:

频繁发生排尿性晕厥者,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如心律失常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倾斜试验或其他检查,以评估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

排尿性晕厥虽然多发于夜间且时间短暂,但需引起足够重视。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发作次数和强度。必要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免费咨询